close

     雙溪區位於新北市東北部,面積為一四六·二四八平方公里是新北市面積第四大之行政區。

undefined

    雙溪區境內為雙溪河(亦稱雙溪川)上游及北勢溪發源處之區域,雙溪區原本舊稱為頂雙溪(雙溪即指平林溪與牡丹溪二溪會流點,因以得名),係與下雙溪(在下游貢寮區境內的雙龍里舊稱,係乃雙溪河、枋腳溪會流而得名之)上下游居民相互對稱之。是三貂嶺山系及雪山山脈東北段草嶺山山系盤結之地。除東北邊接近貢寮區附近,有較寬河谷地之外,餘多五○○至一、○○○公尺左右的山地。

    本區形狀呈南北狹長,依河川流域的不同可分為二部份,北半部的雙溪河流域和南半部的北勢溪流域。

    南半部的北勢溪流域約在今泰平里一帶,地形上屬雪山山脈北段向西北延伸的丘陵,海拔在三百公尺以上,地質上為水長流層和澳底的交錯地帶。其泥質粉砂岩抗蝕力強,沿河床形成陡壁,故長土層不厚,亦少平地。農田僅分佈在河階上。大部為一季稻獲區,二獲不易。北勢溪在泰平村內分為泰平溪和灣潭溪二支,其中灣潭溪流域,位置近雪山山脈主脊,海拔在六百公尺以上,對外交通不易。

    北半部雙溪河流域為雙溪區的精華區域,依河川流域而劃分為十一個村,每一個村都有河川經過,而聚落也分佈在河谷上,傳統古蹟專家林衡道老師讚譽雙溪為「山中威尼斯」,亦有「台灣小瑞士」之稱,由此可知雙溪得天獨厚的純淨自然環境。

雙溪區河川之主要河川有兩條,約略說明如下:

1.雙溪河發源於本區長源里之盤山坑海拔約四百公尺處稱「盤山坑溪」,向東北方向流約五公里到柑腳與「中坑溪」交會稱「柑腳溪」,又經一公里多到外柑腳(外柑里)與「三叉坑溪」交會後稱「平林溪」,折向西南流經上林、平林約經七公里半到雙溪村,兩岸仍有十數條山澗相會,最終雙溪里三忠廟附近舊渡頭處於左岸受牡丹坑溪。

2.武丹坑溪又名牡丹溪」,發源於三貂武丹坑,南流經二公里多與宜蘭鐵道線交,自此北流五公里經粗坑,於五份處為鐵路所跨越,流至雙溪村與雙溪相匯,再向東南流向貢寮鄉。

3.「平林溪」受牡丹溪」後稱雙溪河(亦稱為雙溪川)。曲折東南行約二公里受「丁仔蘭溪」,乃折而呈一大灣,約一公里半,又折而向東行四公里至貢寮鄉,於右岸受「枋腳溪」。雙溪河自貢寮以下,儼然如大河,繞下雙溪,東南行折而北又會入「望遠坑溪」,作一長達三公里半之大灣,以至新社(此處雙溪河南岸為「田寮洋溼地」    面積約200公頃,卻是東北角最大的平原。新社至海口取東向南,凡行二公里半與一小溪合流而後入海。

總計雙溪川流長約二十七公里,流域面積一四五平方公里,坡降平均每公里為一四.八公尺為短促河流中之較平坦者。

    本區境域之行政隸屬,在清末光緒二十(一八九四)年分別屬基隆廳三貂堡及淡水縣文山堡(現泰平村)之一部分﹔日據前期光緒二十二至二+三(一八九六至一八九七,明治二十九至三十)年改隸臺北縣頂雙溪辨務署(三貂堡)及一部分屬景尾辦務署(文山堡),宣統元(一九○九)年改屬臺北廳頂雙溪支廳頂雙溪、太平、槓仔寮三區,至民國九年改隸臺北州基隆郡雙溪庄﹔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改設臺北縣基隆區雙溪鄉, 嗣於三十九年撤除基隆區署,稱臺北縣雙溪鄉,鄉公所設在雙溪村(舊大字雙溪)。民國九十九(二○一○)年五都升格,改稱新北市雙溪區。
 

arrow
arrow

    story2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