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頂雙溪 

指現今新北市雙溪區位於雙溪河(平林溪、牡丹溪兩溪)匯流處之上游處的雙溪里、新基里與下游處共和里三個里,頂雙溪得名係因與下游之下雙溪(貢寮區雙龍里)相對,故稱為頂雙溪。

雙溪河流域一帶之開發以在乾隆、嘉慶之間。相傅有平埔族人白蘭者,曾開闢從暖暖經十份寮(今平溪區十分里)、楓仔瀨至雙溪之道路;嘉慶十二年更有臺灣知府楊廷理之闢經四腳亭(今瑞芳區角亭里及上天里之一部分)達雙溪之道路;道光三年再有林平侯之子林國華之重修三貂嶺及越草嶺之山徑交通條件的改善,使得雙溪此地來拓墾者日眾。

本區之開闢,開始於乾隆末年漳人連喬、吳爾二人之入墾,至嘉慶初年已形成街肆。雙溪里長安街十五號之三忠廟,供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忠臣,創建於同治八年。


魚桁仔 

今新北市雙溪區魚行里之一部分。在雙溪河南岸,地近雙溪、貢寮二區界。

地名起源於昔日曾在此置捕溪魚工具「魚桁」之處,故以名。日據時期改稱音同義異之魚行。一帶在道光年問,曾一度為貢寮境內被漳人移民迫迎的平埔族,遷移之地,後來再遷走,至光緒年間尚有其平埔族抵此地徵收番大租之事。本域居風多簡、呂、吳姓者,多數以務農為主,以曠工為副業。


丁仔蘭坑 

今新北市雙溪區魚行里之一部分。。

在雙溪、貢寮二鄉界附近,丁仔蘭坑係雙溪河的一小溪谷,往昔山谷中多丁仔蘭密生,故以名。居民多詹姓,以農為業。


三叉港 

今新北市雙溪區三港里。在雙溪區北側溪谷內。

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初,日軍從澳氐翻越山丘,沿今雙澳公路南侵本村。光復初曾改名為潭安村,民國四十二年更為今名。本村境內有創立於咸豐十年(一八六○)之媽祖廟慈安宮。居民多雜姓,以農為業,產稻米、絲瓜及竹子。

境內有三條溪流叉會故稱三叉港。


燦光寮 

今新北市雙溪區三貂里的一部分。三貂里是在雙溪區最北方一個村里,為牡丹坑溪上源地帶的低山丘陵地。燦光寮亦作「菜公寮」,按近音異字也。

據傳昔日在山崗上有出家和尚在此築寮舍修行,故以名。


石笋 

今新北市雙溪區牡丹里境內 。石笋開發甚早,遠在清道光末年已有張姓的居民移入,以種茶葉和大菁為主。到了日治時代,九份、金瓜石、武丹坑的金礦產業興起,居民曾達六十九戶,人口近七百人。大多以從事礦業工作有關,在民國67年以前此地曾設有燦光寮村。不過隨著礦業沒落後,聚落居民紛紛搬離,目前只剩下十多戶人家,同時也併入牡丹里。

因聚落後山中有一對(據說是一公和一母兩座尖石)山石對峙,狀如竹筍,故以名。


石壁坑

今新北市雙溪區三貂里之一部分。在雙溪區北部牡丹溪上遊處,海拔三至四百公尺之山坡地。因坑谷中有岩石暴露,故稱。


武丹坑 

今新北市雙溪區牡丹里及三貂里之一部分。位於雙溪區北側,係指牡丹溪溪谷兩側區域。

牡丹溪溪谷為清代翻越三貂嶺南下宜蘭之重要通道。姚瑩于臺北道里記中敘下三貂嶺後云﹕「下嶺武丹坑有民壯寮守險,於此護行旅,以防生蕃也。」,由此可推知在道光初年,此地仍有野蕃出沒,漢人之移民聚落尚難形成。武丹坑莊,據博是同治初葉有福建省移民詹九及劉芝哥二人入墾後所闢。日據時則在此開掘煤礦,當時居民仍以採煤為主,現今煤業沒落。

武丹坑地名之起源可能為平埔族語之譯音,以坑名為地名。


平林 

今新北市雙溪區平林里。位於平林溪下游處之谷地。嘉慶年問有福建漳籍移民連、林、莊、盧等姓人,招佃入墾此地,稱九股二十四佃。從外平林十號大眾祠之創建於同治十一年推知,其聚落形成於清代末期。

拓墾初期為森林地帶,其地勢平坦,故稱平林。


柑腳城 

今新北市雙溪區長源里及外柑里之一部分。位於雙溪區西南處,柑腳溪的南岸的山區。

道光三十(一八五○)年八月漳、泉分類械鬥,漳人據地勢之利,擊敗來自西方石碇堡之泉人,至咸豐七年九月,有宜蘭埤口土匪吳厝率眾數百據此,四出搶奪,被清軍掃蕩斬首。據傳品仔城的開闢者為賴佛佑,境內(柑腳三號)有威靈廟,奉開漳聖王,創建於同治七年。現居民多漳籍賴、江、林、陳姓。

柑腳城,因而三面臨溪(柑腳溪與崩山坑溪由柑腳城後方山區流下交匯)於柑腳城前方山腳下方,懸崖屏障難以攀登,後面靠山而形成有天然屏障的城寨,故名「城」叫柑腳城。


大平 

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之一部分。位於雙溪區南部邊陲,地當新店溪源頭北勢溪發源地南側的山區,海拔最高點是鶯子嶺的八四七公尺。此地居民多數務農。

地名的起源,據傳清代曾有一位黃姓千總,夜夢三貂地方有一塊平原未墾,乃行軍抵此,發現此一塊高亢平坦地,故取名為大平。


溪尾寮 

今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之一部分

溪尾寮意即在溪末端處之茅寮。


  料角坑 

    今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之一部分

    往昔在此坑谷中採伐木料加工為角材之地,故以名。

 


          烏山 

    今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之一部分清代烏山庄包括三分二、大湖尾、灣潭仔等三山村。

    烏山地名起源於往昔遠眺此山,樹林茂密,有黑色山嶺之感,故以名。

arrow
arrow

    story2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