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貂為雙溪、貢寮兩鄉古時之總稱,相傳在乾隆年間不願受異族滿清政府統治之漢人紛紛由大陸來台拓墾,時在海上遙望此地三貂高峰,其形似貂盤踞,頗具地形之格,隨率眾在今之貢寮區舊社港(龍門里附近)登陸,而在此地開疆墾殖,是以號稱此地為三貂。蓋三座高山則今之三貂嶺、燦光寮山及草嶺也,而率眾之人即有三貂開基祖之稱之吳沙公。

吳沙公在貢寮登陸稍後,即有福建長泰縣人氏連元喬亦率眾渡海來台,而至雙溪,認以此地適於安居之所,雙溪聚落於焉興起。然因貢寮當地亦有一處雙溪,是以貢寮之雙溪即號為下雙溪,故稱雙溪為「頂雙溪」

在吳沙、連元喬末來之前,三貂可謂蠻荒之地,曾住有少數蕃人(俗稱平埔蕃),而吳、連來後,先住民平蘭蕃乃逐被同化。嗣後吳沙公於嘉慶元(一七九六)年率領一千餘人到蘭陽平原並在該地拓疆開墾,故於今蘭陽居民咸尊吳沙公為開蘭先賢。

由於三貂地方山明水秀,加上居民孜孜勤奮,故未幾此地漸趨繁榮,隨成為北部重鎮,並為蘭陽與台北之間來往客旅必經之驛站及商業中心,故當時即有「頂三貂,下琅崎(今之恆春)」來標榜台灣南北兩大重鎮。

台灣在明朝末葉,曾被西班牙及荷蘭人相繼佔據,但三貂地方因地處偏僻未曾波及。嗣後延平郡王鄭成功攻克荷蘭統治台灣至鄭克塽止歷二十一年,及至康熙二十二年清廷鎮海將軍水師提督施琅克鄭後,乃將台灣,設一府置二縣,隸屬福建起至雍正末年,三貂地方仍末入治,至乾隆年開始將三貂劃歸淡水廳管轄,嘉慶十七(一八○九)年八月置噶瑪蘭廳(即今宜蘭),而三貂曾一度隸屬該廳,同治十三年設基隆廳,乃又將三貂歸屬基隆廳管轄,光緒二十一(一八九五)年日寇侵臺,於五月三十一日在貢寮鄉鹽寮登陸,翌日進駐雙溪,越過三貂嶺一直北上,於六月十一日攻進台北城,遂於六月十七日正式布政,雙溪、貢寮併稱為台北廳三貂堡。

三貂時代交通極為不便,宜蘭與台北相隔一百公里,三貂適處半途,而北有三貂嶺,南有草嶺阻隔,來往客旅,必須跋涉翻越兩大巒峰,故三貂即為宜北兩地客旅駐駋之處也有稱做「山朝」或「三朝」者。當時雙溪大小客棧十餘所,坐轎三十餘頂供作旅客之交通工具,亦是商業中心,當時主要產業之一,「三貂茶」聞名遐邇,後來日煤礦之振興,茶業衰頹,誠令人嘆息不已。

然商業之興盛帶來文化之發達乃屬自然之理,三貂昔日文風極盛,光緒二年雙溪連日春榮舉孝廉,繼則其女婿江呈輝亦於光緒十五年榮中舉人,光緒末後,復出莊姓貢生,貢寮圳口亦有林姓武秀才,為三紹堪誇之事蹟也。

日據政府統治台灣之後,英商德記公司來此開礦採煤,為本地開發地下資源之先驅,繼則日醫在本地發見全省唯一之汞礦,之後煤礦如雨後春筍競相開發使雙溪鄉產業形態從農業改燮為農礦參半。

今三貂已劃分為雙溪、貢寮兩區,帷古三貂之名猶存,尤以山有三貂嶺、海有三貂灣、地有三貂角,在台灣地理上猶佔重要角色。然時空轉移,社會燮遷,三貂時代之一切事物已成令人回憶之歷史陳蹟,但自開三貂兩百多年來,雙溪區境內留有不少名勝古蹟可堪遊客盡情觀覽。

arrow
arrow

    story2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